
教师介绍
刘马林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长聘)
- 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之后免试保送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2009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期间2008.7-2009.2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
- 2009年博士毕业后留校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核燃料、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多相流反应工程及数值模拟技术,纳米颗粒的制备、颗粒的表面包覆及改性处理,已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国际专利1项,参与撰写专著3部;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任务等16项。
- 获奖或人才称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21年),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20年),江苏省双创人才(2020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18年),北京市优秀人才(2017年),2013-2015年度中国核学会全国十大核科技进展(集体奖,2015年),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2013年),清华大学第十三届实验技术成果奖(2013年),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实验技术成果奖(2012年)。
- 学术兼职:目前担任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化工学会高级会员。
刘荣正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教授
- 2007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后保送至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从事磁性纳米颗粒及基于纳米包覆的磁电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201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工作。
-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核燃料,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形貌调控,颗粒的表面包覆及改性处理,已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
常家兴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 201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城市学院材料科学专业,2012年进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工作。
-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核燃料,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形貌调控,颗粒的表面包覆及改性处理,已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项目。
清华大学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研究课题组
清华大学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研究课题组隶属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要研究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B-CVD)技术。该项技术起源于核能领域,最初应用于陶瓷球形核燃料核芯的包覆,现在已经逐步扩展到碳纳米管制备,多晶硅制备,催化载体及粉体改性等领域。
https://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524876/FjKKlQ8UVp3ct4KYLYPwL0u523nc.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630>/interlace/1/format/jpeg